NEWS
随着国家“双减”政策的颁布,学校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,做到“减量不减质”,以实现“双减”政策在学校真正落地实施成为热议话题。近日,文津教育集团湘阴文郡城东学校举行教学开放日活动,岳阳市湘阴县教育局组织全县54所中小学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及学科教师近五百人听取城东学校在“双减”落实工作中的经验做法,共研教学发展大计。
提高教学质量,让“减负”落地
“双减”政策出台后,社会各方反应不同,简单归纳就是“学生高兴,家长焦虑,老师迷茫,学校担心。”如何在“减负”同时达成“增效”,学生成绩不下降是学校面临的新考验。政策出台后,文郡城东学校提出“三提高、三关注、一改革”作为落实“双减”的抓手,即课堂提质、作业增效、课外服务提质,关注学生全面发展、关注师生心理健康,关注学生安全和改革学校质量评价体系。
据湘阴文郡城东学校校长肖勇介绍,城东学校在课堂改革方面的创新探索早在多年前就已展开,此时恰好顺应了“双减”政策的相关要求。学校以小学部五六年级和七年级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,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为基本要求,以实践具有学科特色的津本“五学”教学模式为目标,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基于课标、基于教材、基于教法的教学实践。“通过课堂改革,提升课堂质量,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,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、自身思维能力成正比。课堂改革就是要解决城东学校“怎样培养人、培养什么样的人”这一根本性的问题。”肖勇说。
(上课进行时,学生积极参与热情投入。)
精准作业,创新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
“双减”工作开始后,该校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,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。如何解决作业量过多、质量不高、功能异化等问题,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,城东学校形成了一套作业管理的新机制。作业是“双减”工作中的重要部分,学校积极完善校本作业设计,严控作业总量,确保作业精简有效。同时,学校配套建立了一系列作业管理工作机制,做到一控制总量,二精心选题,三分类管理,从而形成一整套闭环的作业管理机制。
“作业怎么布置,布置哪些题目,以前可能就是一版一版布置,现在是精心选题,将好题优题送到学生面前,根据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要求,同样是十道题成绩好的可能全部要完成,成绩中等的要完成八道题,成绩弱一点就只要做六道题,前提条件是所有学生不能抄袭,必须认真思考。通过创新作业形式,我们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从而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。”湘阴文郡城东学校李老师如是说。
学科组一同设计作业形式、作业内容、作业量,加强作业设计和研究,控量提质,创新作业形式,将作业与学科特色活动进行融合,口头作业、书面作业、实践作业等多种形式,让作业形式更灵活多样。还有在作业评价上求新,通过等级评价、激励性的语言等方式评价学生作业。
建立‘1+1+N’课后服务育人体系
肖勇介绍,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环节推出“1+1+N”课程体系:‘1’指的是个性化作业辅导机制,学校落实基础性课程要求,对学生开展个性化作业辅导;第二个‘1’是指学校特色性课程,学校结合湘阴岳州窑资源和学校紧靠禁毒基地的优势,开设陶艺课程和禁毒教育课程,利用学校特色扎染坊、烘焙坊开设扎染、烘焙课程;‘N’是多元拓展性课程,学校开发了了文学、艺术、体育、科技、计算机、文化学科拓展等校本拓展课程100余门,充分利用学校艺体场馆、功能室、教室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。
(校本选修课绘画课程进行时。)
学校成立了合唱队、舞蹈队、健美操队、足球队、篮球队、田径队、文学社、播音社、心理社等10余个专业社团,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社团活动。满足学生对课外服务的多元化需求,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(课后延时服务时间里,老师带领舞蹈队的孩子们进行日常训练。)
谈及对“双减”政策的理解,肖勇表示,“双减”本质上是对我国教育生态的变革。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教育生态是不太正常的,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,造成了学生和家长的无序竞争,造成了教育的内卷,增加了家庭的负担。“双减”就是对这种不正常教育生态的修复。湘阴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李刚泰表示, 针对“双减”政策落实,文郡城东学校在作业提质、课堂提质走在湘阴县前列,甚至走在“双减”政策之后的行业前列,此次活动除了课堂观摩还有系列的讲座,是全县的一次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。
对于推进“双减”政策下一阶段的措施,肖勇表示,“双减”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,课堂、作业、管理等方面系统推进,将相关措施强力推行下去是关键,长期坚持下去才有效果。
来源:减量不减质,增效也增“笑”,岳阳这所学校“双减”掷地有声 - 三湘都市报 (voc.com.cn)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